国外军事专家推算,美俄一旦开战,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。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,情况又会如何?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: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,我们不怕。 钱七虎院士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,他一辈子都在和 “盾” 打交道。从苏联留学归来后,他就一头扎进了防护工程的研究中。 上世纪六十年代,核武器的威胁日益严峻,钱院士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咱们的部队和重要设施在核爆炸中 “ survive ”。 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套核爆炸压力模拟器,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、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。这些成果,就像给咱们的国防装上了一层坚硬的 “外壳”。 后来,钻地弹的出现又给防护工程带来了新挑战。美国研发的 B61 - 11 钻地核弹,能穿透十多米的土层,在地下引发热核反应,威力巨大。 但钱院士没有被难倒,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超短钢纤维高强混凝土。这种材料就像 “钢筋铁骨”,能大幅提高工事的抗冲击能力。 有了它,敌人的钻地弹就算钻得再深,也很难对我们的地下工事造成实质性伤害。 除了材料上的突破,钱院士还提出了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构想。咱们国家有很多大山,钱院士就想着把重要的军事设施建到大山深处,再加上坚固的防护层,就算敌人用核武器攻击,也很难伤到里面的 “宝贝”。 这种深地下工事,就像一座 “地下长城”,把我们的战略武器和指挥中心牢牢保护起来。 说到防御手段,就不得不提咱们的导弹防御系统。这些年,我国在反导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。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验,每次都达到了预期目的。 去年,我国还进行了一次 16 枚弹道导弹齐射的试验,结果所有来袭目标都被新型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全程锁定,成功率 100% 。 再说说核反击能力。我国一直奉行 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” 的政策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还手之力。我们的 “二次打击能力” 可是相当厉害。 陆基方面,东风 - 41 洲际导弹采用机动部署方式,能在公路上跑来跑去,敌人很难找到它的踪迹。 海基方面,战略核潜艇隐藏在大洋深处,随时可以发射潜射弹道导弹。就算敌人对我们发动了第一波核打击,我们的核潜艇也能在水下发动反击,让敌人付出惨重代价。 钱院士还特别重视人防工程。他说,防护工程不仅要保护军事设施,还要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咱们城市里的地铁、地下通道等地下设施,在建设时就考虑了防护功能。 这些地方在战时可以作为避难所,快速疏散人员,减少伤亡。比如南京长江隧道,在建设过程中,钱院士就提出了很多防护方面的建议,让它不仅能通车,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发挥人防作用。 有人可能会问,美国的军事实力那么强,我们真的能防得住吗?看看钱院士的回答就知道了。 他说:“我们的防护工程不仅能防当代的,也能防未来可能的敌战略武器打击,什么钻地弹来了都不怕。” 这不是大话,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。从材料到结构,从地下工事到导弹防御,我们的防御手段是多层次、全方位的。 而且,咱们国家的防御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地下工事、导弹防御、核反击,再加上人防工程,形成了一个 “铁三角”。敌人要是想突破其中任何一环,都得付出巨大的代价。 更重要的是,我们的科学家们还在不断研究、不断创新,防御手段也在不断升级。就像钱院士说的:“随着敌人打击手段不断发展,我们的防护手段也在不断发展。” 当然,我们都希望永远不要有战争。但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下,我们必须做好准备。 钱七虎院士和无数国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,就是为了让我们在面对威胁时,能有足够的底气说一句 “我们不怕”。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,让我们可以安心地生活、工作。
评论列表